文 | 余泽坤
来源 | 家族传承护卫官
2025 年 9 月 19 日,德谕泽 “律师会客厅” 第三期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的 “攻” 与 “守”:家族信托 / 税务 / 留置风险规避为主题。活动特别邀请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郑磊、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真、北京英申律师事务所主任房立刚三位资深律师,分别从家族信托实践、税务合规、刑事风险规避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分享,为高净值人群及上市公司梳理家族财富传承中的 “攻防” 策略,助力筑牢家业长青的安全防线。
01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三石家族办公室创始人郑磊,以《财富传承的基石:如何运用家族信托守护家业长青》为题展开分享。他强调,家族信托的受托人并非仅提供金融服务,更需深度参与委托人的家族事务管理,涵盖资产配置、家族治理等关键领域,其价值在于为高净值人群搭建家业传承的 “安全屏障”。
郑磊指出,资产隔离与风险防范是家族信托的首要价值。通过法律层面所有权与受益权的分离,信托资产能从委托人个人或企业资产中独立,形成 “风险隔离墙”—— 既能隔离个人债务风险,避免委托人陷入投资失败、担保纠纷时信托资产被追偿;也能隔离婚姻变动风险,通过条款约定保障信托资产受益权仅归属配偶一方或子女,防止婚姻破裂导致资产分割;还能隔离企业经营风险,将家族非经营性资产与企业资产切割,避免企业危机传导至家族核心财富。
谈及财富传承规划,郑磊认为传统传承方式易引发继承纠纷、导致资产分割碎片化,而家族信托可通过定制化条款实现 “定向、定时、定量” 传承。
“定向” 能明确受益人及受益比例,规避旁系亲属争夺遗产或子女配偶分走资产的问题;“定时” 可设置 “触发条件” 延迟资产交付,防止年轻受益人过早掌握大额财富;“定量” 则能按固定金额或比例分配信托收益,保障后代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甚至突破 “一代传承” 限制实现跨代延续。
此外,他强调家族信托还具备税务合规与成本优化、家族治理与精神传承、隐私保护及资产专业管理等功能 —— 既能在合规前提下降低税务成本,也能通过条款约束家族成员行为、传递价值观,同时依托专业受托人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且运作信息无需公开披露,有效保护家族隐私。
郑磊列举了三个典型案例。李嘉诚家族是制度化传承的典范,龙湖集团吴亚军的案例则凸显了信托隔离风险的价值,范氏义庄则是以 “制度契约” 为核心,为家族信托提供了传统智慧借鉴。
同时,郑磊也不回避家族信托的风险,他举了国内 3 起家族信托被 “击穿” 的案例,核心原因均为信托资金来源不合法,最终信托资产被法院执行。国外也存在信托被击穿的情况,大多是因为委托人既想通过信托隔离风险,又试图过度掌控信托资产、随意支配资金,违背了信托的独立属性。
基于此,郑磊对高净值人群设立家族信托提出明确建议。他认为,信托“意愿书” 首先需清晰表达资金管理与分配的想法,“信托合同” 要明确信托目的;在信托架构设计上,要明确控制权边界、资产注入需保障来源合法、把握时间节点;要建立完善的家族治理机制,确保信托与家族价值观、长期目标契合。
最后,郑磊强调作为律师,应引导客户深入思考 “为什么需要信托”,确保信托目的与家族价值观、长期目标高度契合;要通过专业服务确保受托人的权力得到合理约束,让客户的指令有效执行,保障信托的 “防火墙” 功能经得起法律挑战,真正实现资产隔离与保护;同时要为客户保留一定的控制力和灵活性,确保信托在未来数十年仍能按客户意愿运行。
02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真律师在他的主题为《税合规、财长久》的分享中强调,财富的长久传承与安全守护,必须建立在 “合规合法” 的基础之上 —— 无论是通过信托还是其他传承工具,若脱离税务合规这一前提,财富的稳定性与可延续性都将无从谈起。
在他看来,税务合规并非意味着 “多交税”,而是在法律框架内通过科学规划实现税负合理优化,唯有如此,才能为家族财富的长远传承筑牢根基。
陈真律师指出,随着大数据技术与智慧税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税收监管的精准度与覆盖面已全面升级,“只要有经济行为,就必然涉及税收” 。
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正加速完善:2024 年 12 月 25 日,作为第一大税种的增值税法完成立法,将于 2026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至此我国 18 个税种中已有 14 个完成立法;与此同时,税收征管法的征求意见稿已发布,消费税法、房地产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等余下税种的立法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不仅如此,2024 年既定的增值税法、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目标已顺利达成,企业破产法的征求意见工作也在有序开展,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我国税收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为市场主体的税务合规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遵循。
谈及当下的税收监管模式,陈真律师分析了从 “以票管税” 到 “以数治税” 的转变。他认为,智能稽查系统的广泛应用,让大数据分析成为税收监管的核心支撑 —— 如今的监管并非依赖人工主观判断,而是通过机器算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扫描与分析,不少企业及企业家收到的税务预警,正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转变意味着,任何细微的税务异常都可能被精准捕捉,税务合规已从 “选择题” 变为企业与个人的 “必答题”。
在如何实现税务合规与税负优化的问题上,陈真律师给出了具体方向。他认为,合规与降负并非对立关系,通过合理利用市场主体身份(如个体户、小微企业)等合法途径,完全可以在合规前提下降低税负。
他结合律师执业经验提出,从事涉税业务的核心在于培养 “税收敏感度”—— 要始终意识到 “凡经济行为皆涉税”,在处理各类业务时主动关联税收问题,必要时与税务律师等专业人士深度合作,形成专业合力,确保涉税事务的合规性与科学性。
他最后强调,在税收法治日益完善、监管技术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唯有将税务合规贯穿于财富积累、管理与传承的全流程,才能为家族财富的 “长治久安” 提供坚实保障,也才能更从容地运用信托等工具实现财富的代际传递。
03
北京英申律师事务所主任房立刚律师围绕《财富与囹圄的距离》展开分享,揭示了企业家财富与法律风险的紧密关联 —— 二者仅隔一道法律底线,即便数十年积累的财富,也可能因一次税务或违规操作化为泡影,甚至让企业家失去自由。
房立刚律师从风险警示、防控机制、退路规划三方面,为企业家提供了系统的法律避险指引。
他指出,在经营过程中,五类刑事风险高发,成为威胁企业家自由与财富的重要隐患:
融资风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骗取贷款等罪名在 P2P、民间融资、供应链金融领域频发,“资金池” 是核心雷区,资金混用或用途未明确披露易触犯法律。
税务风险: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逃税罪较为典型,部分企业为 “利润漂白” 或帮合作方 “做账” 铤而走险,跨省或大额虚开可能面临刑拘甚至集群打击,需牢记 “不贪一时利润,拒绝虚开发票”。
职务风险:部分企业家混淆个人与公司法人主体,随意动用公司资金,可能触犯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罪,需以制度规范经营,确保财务合规、流程完整。
商业竞争风险:侵犯商业秘密、串通投标、虚假广告等问题易在对外合作与市场拓展中出现,企业既要保护自身数据,也要尊重对手边界,严守竞争红线。
政策性高压领域风险: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特许经营等领域监管严格,企业若无意中涉足灰色地带易 “踩雷”,需提前开展法律尽调,规避高监管领域风险。
房立刚律师强调,企业家需建立常态化、系统性的风险防控机制,把法律要求嵌入企业 “操作系统”。
企业家应摒弃 “事后找律师” 的思维,日常建立 “法律中控室”,明确财务制度、细化股东协议、标准化合同管理、规范员工行为,从源头降低风险。
其次,企业需每年至少一次由外部专业团队开展 “法律风险扫描”,排查税负异常、代持或隐名股东、未披露担保等潜在问题。如同人体定期体检,做到法律体检制度化。
第三,民营企业与政府接触时,需守住底线,避免带着 “利益预期” 建立关系,防止 “感情投入” 演变为行贿风险。
房立刚律师最后强调说,财富传承的风险多是可预见的 “灰犀牛”,而非不可控的 “黑天鹅”。对企业家而言,挣钱是本事,守钱是智慧,发展是能力,避险才是底线,唯有坚守法律红线、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才能在商海中行稳致远。
04
三位律师围绕家族传承的 “攻” 与 “守”,就家族信托、税务、留置风险规避展开的精彩分享,这与中国上市公司最佳传承 100 强榜单评估紧密相关。
该榜单由北京德谕泽律师事务所主导编制并独家发布,采用率先提出的传承 “七力模型”,从控制力、经营力、治理力、风控力、永续力、胜任力及凝聚力七大维度,细化为 13 个一级指标和 21 个二级指标来综合评估。
房立刚律师强调企业经营中的刑事风险,这对应榜单里“风控力”维度中的法律合规指标。若企业在非法融资、税务合规、不正当商业竞争等方面涉险,很有可能危及家族成员的人身安全。
郑磊律师讲解的家族信托,关联着榜单中的“控制力”、“永续力”等维度。合理运用家族信托能保障股权结构稳定,助力企业长期战略规划,契合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稳定性” 这一核心指标。通过家族信托等家族治理工具,实现财富精准传承,能促进家族与企业治理成熟度,对应“治理力”维度。
陈真律师聚焦的税务合规,与“经营力”维度的财务健康及“风控力”维度的风险规避紧密相连。税务不合规易引发财务隐患,影响企业财务经营与健康,而企业在税务方面的合规表现,也反映其风险规避能力。
此榜单旨在为民营企业应对代际传承挑战提供参考,目前已进入公示阶段,榜单将于11月2日正式发布。它突破传统以财富规模为主的评价方式,关注家族企业长期传承能力,对推动上市公司重视传承、提升传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