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名人集团正在陷入一场家族内讧的风暴之中,创始人汪海发布的公开信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商业圈掀起轩然大波。公开信中,汪海言辞激烈地控诉其子汪军、儿媳徐英及孙子汪子栋企图抢夺公章,种种行为令人咋舌。
4 月 11 日,这场家族纷争彻底爆发。在汪海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他写道,当天下午两点多,汪子栋前往汪海位于 29 楼的家中,将其堵在房间内长达两个多小时,期间扯断座机电话线,威逼汪海交出集团管理权,限制其人身自由,此等行径如同历史上的 “逼宫”。
与此同时,徐英、汪军纠集人员闯入集团四楼办公室,实施了一系列恶劣行为:毁坏监控设备,撕毁党建学习园地,殴打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抢走钥匙,在 1 楼、4 楼、29 楼电梯及出入口安排专人把守,阻挠集团原定于四点召开的会议,甚至偷走马来西亚客人三十年前赠送的贵重礼品象牙摆件。
此次事件中,抢夺公章成为关键焦点。汪海认为,这一系列举动显然是有预谋、有计划、有组织地企图抢夺双星名人集团的公章。好在办公室工作人员拼尽全力阻止,加上公安人员及时赶到保护,才使得他们的预谋未能得逞。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4 月 14 日,他们再次以突然袭击、抢夺的方式,组织人员到四楼办公室乱翻,毁坏重新安装的摄像头,强行搬走四个存放商标和人事资料的档案柜子,其目的依旧是抢夺公章和商标档案。在公安机关的干预下,档案柜子才得以被要回。
汪海在公开信中还提及,徐英去年 8 月在集团小范围领导会上被口头宣布分管集团财务工作及协助其处理集团相关工作,但因工作能力差、工作作风理想化,不能胜任集团领导工作,集团已于 4 月 11 日下发红头文件免去其全部职务。
然而,汪军、徐英等人并未就此罢休,他们不仅完全剥夺了汪海作为双星品牌缔造者、企业法人、董事长以及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公认的终身总裁对人、财、物等一切生产经营的正常管理决策指挥权,还停发了汪海身边工作人员高成、邢树伟、李树勇等人四月份的工资。
面对如此情况,汪海郑重声明,即日起暂停双星名人集团及名人海工贸公司对外授权盖章及其他需要盖章的业务,并表示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相关人员负责。
01 商业史上的“抢章夺权”
在商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争夺控制权而引发的抢章事件屡见不鲜,双星名人集团此次抢章风波,不过是众多同类事件中的一个缩影。这里试举几个典型案例。
1. 雷士照明:创始人与资本的权力较量
2014 年 8 月 9 日下午 3 点,雷士照明重庆总部办公室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章闹剧。董事长王冬雷带着数十人闯入公司,先是口头宣布罢免创始人吴长江和三位副总裁的职务,随后便开始抢夺公章、文件、服务器,过程中引发了激烈的肢体冲突。据说,王冬雷方带人将门撞开,吴长江也被按住胳膊控制住。这场闹剧最终以吴长江的两位助理受伤入院、王冬雷等人被当地公安人员带走收场。
雷士照明从 2012 年就陷入权力之争风波,内部斗争不断。创始人吴长江几度被董事会罢免,两年间公司控制权几经周折。没完没了的内斗,让这家企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一度陷入停产状态,公司控制权飘忽不定,第二年更是迎来上市后首次年度业绩亏损。
在雷士照明 20 年的兴衰史中,此次抢章事件前后的权力之争,成为决定其后来命运的一个转折点。创始人吴长江最终在 2018 年因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4 年,而曾经中国最大的照明企业雷士照明,也在 2019 年 11 月以 56 亿估值被全球 PE 巨头 KKR 收购。
2. 聚力文化:公章 “失联” 背后的内斗纷争
2019 年 12 月 23 日晚间,A 股上市公司聚力文化发布公告称,公司及部分子公司印章、证件材料已失控,对公司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公告显示,即使在总经理本人通知之下,负责保管相关印章、证照材料的两名工作人员仍拒绝移交,并连续脱岗不到公司上班。
在多次联系、催促均无效之下,经公安备案后,聚力文化在 12 月 13 日对存放印章及资质文件的办公室门锁进行开锁,却发现存放资料的保险柜已不在办公室。相较于暴力抢章,聚力文化上演的是一出重要公章、证照 “失联”“失控” 的戏码。
该事件源于公司内部的内斗纷争,包括互投弃权票、不保证半年报真实性、罢免前任董事长等。一时间,印章、证照神秘失联,新上任的董事长等领导班子一筹莫展,公司发展遭受牵连,其股价随后也跌至历史新低。
3. 李国庆与当当网:互联网时代的夺权闹剧
李国庆与俞渝关于当当网的权力争夺战,引发了更广泛范围的全民关注。2020 年 4 月 26 日,李国庆带领 4 名大汉进入当当 “夺走” 几十枚公章,这场夺章之战自此向更加荒诞离奇的方向发展,甚至发展到白天绑在裤腰带,晚上放在被窝里。几个月以来,夺权事件不断发酵,李国庆再次带人撬开保险柜抢走大量资料、发布多条人事任命等。
7 月 14 日,一份当当网内部信件显示,继李国庆等人被朝阳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后,7 月 7 日被李国庆等人夺走的公章、银行 U 盾等物件已被政府相关部门追回,并归还给当当网,当当网也全面恢复正常运营。但李国庆、俞渝几个月来争执的公司股权归属、离婚诉讼等相关事件,仍需要更久的时间来解决。
4. 比特大陆:创始人之间的矛盾激化
比特大陆也未能避免抢章风波。2020 年 5 月 8 日上午,比特大陆现任法人代表詹克团领取北京比特大陆营业执照之时,60名不明身份人士突然出现,从行政人员手中抢走营业执照。
比特大陆CFO刘璐遥现场指挥了这一行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比特大陆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吴忌寒在南开中学和北京大学的同学,在场的海淀区工商局和詹克团已报警处理。
6 月 1 日詹克团发布声明:比特大陆启用新公章,作废老公章。两天后,詹克团带着数十名保安到达比特大陆公司北京办公地点,强行撬锁进入公司拿到了公章,掌握了公司。这场闹剧的背后,是两位创始人詹克团与吴忌寒纠葛数年的矛盾。
02 “抢章”对夺权有用吗?
在现实世界的商战中,抢公章是屡见不鲜的最“朴素”的试图夺权形式。然而,抢夺公章可能涉及抢夺公司财物罪,但实际多发生于股东纠纷场景,公安机关面对此类报案会谨慎处理,需经详细侦查判断是否存在犯罪行为。
北京德谕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李祎认为,在民事层面,抢公章的一方往往预设两大后果:一是让对方 “不能经营”,二是实现自身 “为所欲为” 掌控公司事务。但从我国司法判例来看,这两种预期均无法得到法律支持。
所以说,表面上抢夺的场面很热闹,实则难以产生实质性法律后果。从法律层面来看,抢夺公章和反抢夺公章的意义并非各方股东想象中那般重大。
抢公章主要产生两个后果:
公司运营暂时受限:被抢夺公章的公司,可能因公章缺失,甚至法定代表人配合缺席,陷入无法盖章或签署重要文件的困境。不过,除银行、税务等对办事形式要求严格的机构外,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付款通常不会受实质性影响。因为公章被抢走后,可及时挂失补刻。即便法定代表人连同公章被对方控制,事后也能通过行使法定撤销权等方式,否认当时公司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行为的法律效力 。
抢夺方目的难达成:主动抢夺公章的一方,往往认为拿到公章就能掌控公司事务,但这种想法在法律视角下较为天真。司法审判中,判定公章真假通常会结合公司其他资料进行整体认证。若存在抢夺、胁迫等情况,公章会被认定为假。即使是公司法定代表人抢走公章对外盖章签字,若不具备合法授权,相关行为依然无效。因为中国民事法律规定,公司盖章常需与法定代表人签字共同配合才能生效。此外,当法定代表人与大股东利益不一致时,大股东可通过更换法定代表人、挂失登报声明公章等措施,弥补公章灭失风险,使被抢走公章签署的文件合同因非公司真实意思表示,在司法审判中被判定无效。
李袆律师进一步表示,在此过程中,律师可在预防和补救环节发挥重要作用:
① 预防阶段:通过事前制定完善的公司制度、明确的决策规则以及合理的股权结构,并将这些规范深度融入公司日常经营流程中。以司法判例认可的方式进行文件留痕、证据留存,实现对公司运营的规范化管理,在潜移默化中规避潜在风险。
② 补救阶段:一旦发生公章抢夺事件,及时采取声明、挂失等措施,并依法行使法定撤销权。同时,通过优化公司内部财务法务流程等一系列规范动作,尽可能降低公章失控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
李祎律师指出,从司法实践案例来看,我国民事法律已积累了充分细致的抢夺公章相关判例,被抢夺公章通常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实质性伤害或混乱。真正引发混乱的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纠纷争斗,在意见不合时,即便未涉及公章抢夺也会造成混乱局面。公章只是公司控制权的标志性指示物,而非控制权本身。公司的股权结构、规章制度等才是控制权的核心体现,且无法通过抢夺改变。
图片
03 公章是表象,股权控制权是根本
从资本市场的激烈博弈,到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公章这一象征企业决策与权力的重要信物,一次次成为家族各方势力角力的焦点,在一次次的冲突与纷争中,折射出家族企业权力争夺的复杂性与残酷性。
公章只是象征性的,股权控制权却是实质性的,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权属所有,拥有控制权的家族成员能够在企业战略规划、重大投资、人事任免等关键事项上拥有主导权。
在一些家族企业中,当股权控制权分散时,不同家族成员之间可能会因为利益诉求不同而产生分歧,导致企业决策效率低下,错失发展机遇。
相反,集中且稳定的股权控制权能够确保企业决策的高效性和连贯性,使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抓住发展机遇。
以双星名人集团为例,若汪军、徐英等人成功抢夺公章,进而掌握公司实际控制权,那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等都可能会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能与创始人汪海的理念背道而驰,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天眼查资料显示,双星名人集团第一大股东为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约 56.96%,而徐英和汪军分别持有该公司 80% 和 10% 的股权。通过股权穿透,徐英持股比例45.5692%,为双星名人的实际控制人。
而作为家族的关键人,集团的领军人物,84岁创始人汪海个人直接持有双星名人集团股权比例仅约 21.88%。
从股权结构来看,汪军、徐英通过青岛星迈达工贸有限公司在集团中拥有较大话语权,这也为此次家族内讧埋下了伏笔。
需要指出的是,双星名人集团与青岛双星集团没有关系,青岛双星主营轮胎业务,两家公司已于 2008 年剥离。
公开资料显示,2008 年 1 月,双星名人以约 1.28 亿元收购青岛双星的冷粘鞋资产,青岛双星正式退出制鞋行业,专注于轮胎业务。2009 年 5 月,青岛市国资委持有的双星名人 16.59% 国有股权被拍卖,最终由汪海家族控制的关联企业收购,标志着双星名人完全私有化,与青岛双星再无股权关系。
长期以来,双星鞋曾稳居中国制鞋行业的龙头地位,连续15年荣列全国同类产品销量第一,是我国最早的制鞋工业,始于1921年,其前身是国营青岛第九橡胶厂。汪海1974年退伍后,作为青岛市橡胶公司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加入国营第九橡胶厂。
1983年,汪海担任橡胶九厂党委书记,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将昔日一个专业制作“解放鞋”的中型鞋厂,发展壮大为全国规模最大、效益最高、信誉最好的国有制鞋集团,创出中国人自己的名牌。
因为在行业的特殊贡献,汪海连续四届当选为全国胶鞋协会理事长,甚至被国内外一致称为中国“鞋王”,被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与美国名人研究所推荐为1995年世界风云人物。
三十年的时间里,双星从生产单一的解放鞋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跨国界、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际型企业集团,形成了鞋业、轮胎、机械、服装、热电五大支柱产业及包括印刷、绣品、三产配套在内的八大行业。在鼎盛之时,双星拥有5万名员工,140余家成员单位,资产总额59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年销售收入80亿元。
04 股权控制权风险,危及家族传承
对于家族企业而言,股权控制权的妥善设计与安排,规避其中的漏洞与风险,对家族企业的稳定传承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延续,还承载着家族的荣誉和财富传承。
北京德谕泽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注于家族传承法律风险管理的律师事务所。根据他们多年的研究与总结,家族和家族企业传承面临九大类关键风险源,其中之一就是股权控制权风险,另外八个是人身安全风险、家族信托风险、婚姻风险、继承风险、名誉风险、投资风险、上市公司风险、破产风险。
以杉杉股份为例。2023 年 2 月 10 日,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在日本因突发心脏病不幸离世,因生前未留遗嘱,未对身后事做出继承安排,一场围绕杉杉股份控制权的激烈争夺旋即爆发。
郑永刚去世后留下一个规模超200亿元的商业帝国,并且近两年的净利润也都在二三十亿元左右。
郑永刚去世后,其所持杉杉股份股权及相关权益进入继承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其持有的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 51% 股权,应由遗孀周婷、与周婷生育的三个子女,以及与前妻所生的长子郑驹共同继承,即每人继承 20%。因周婷的三个子女均未成年,这部分股权实际由周婷代为管理,使得周婷实际控制青刚投资 40.8% 的股权。而青刚投资通过其控制的各个公司,整体控制着杉杉股份约 50.25% 的股份。
2023 年 3 月 2 日,杉杉股份董事会召开会议,通过提名郑驹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的议案。 3 月 23 日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投票通过选举郑驹为公司董事长的议案。但周婷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质疑,认为董事会未征求其意见,损害了她及子女的继承权,要求重新审议实际控制权归属。
4 月初,周婷及三名未成年子女向上海市静安区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杉杉控股核心资产——宁波青刚投资有限公司 51% 的股权,法院裁定冻结措施生效,期限三年,这一司法行动加剧了家族成员间的矛盾。
5 月 10 日,杉杉股份董事会选举郑驹再次连任公司董事长,周婷也被选为公司非独立董事,正式进入公司治理层,此次安排被视为家族内部的妥协尝试,但核心争议仍未解决。
此后,杉杉股份业绩承压,郑驹在任期间,公司面临利润暴跌和债务危机,进而引发股价暴跌,市值缩水。
2024 年 11 月 18 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郑驹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董事会选举周婷为新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郑驹转任公司副董事长 。这场持续一年半之久的杉杉股份控制权争夺大戏,暂时落下帷幕,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家族企业在传承过程中能够妥善安排股权控制权,例如通过合理的股权架构设计、制定明确的家族宪章或传承计划等,可以有效避免因股权控制权风险引发的继承纷争,确保家族企业传承的稳定性。
而且,稳定且清晰的股权控制权结构能够向外部传递企业运营稳定、治理规范的积极信号,增强外部各方对企业的信任,有利于企业吸引投资、拓展业务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05 提前规划家族企业传承方案
双星名人集团的家族内讧事件为众多家族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家族企业发展和传承过程中,股权控制权的稳定至关重要,而加强家族传承法律风险管理则是保障股权控制权稳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北京德谕泽律师事务所强调,家族企业传承需要提前规划,制定详细且合理的传承方案。这包括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确定合适的传承人、制定接班方案以及培养计划。
在股权控制权安排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控股公司等方式,对股权进行合理配置和管理。
家族企业还可以制定家族宪章,明确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企业决策机制等重要事项。通过家族宪章,将家族企业的传承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减少因家族内部矛盾和利益纷争对企业传承造成的干扰。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 “宪法”,在家族企业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公司章程中设置特殊条款,以保护企业的控制权。例如,增设 “股东离婚条款”,限制股东配偶直接成为公司股东,或规定其他股东享有优先受让权;明确股权的决策权归属,避免因家族成员婚姻变故等原因导致公司治理僵局。
完善股东协议也是加强家族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股东协议可以对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股权转让限制、股权回购机制等进行详细约定。通过明确的约定,在出现股东纠纷或传承问题时,能够依据协议进行妥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升级,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德谕泽律师事务所认为,家族企业应加强对家族成员的法律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让家族成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与企业运营、股权管理、传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能够使他们在日常经营和决策中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引发法律风险。
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争议和纠纷。德谕泽律师事务所指出,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能够及时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恶化。家族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争议调解机构,由家族中德高望重且熟悉企业情况的成员以及专业的法律人士组成,负责调解家族成员之间在企业传承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纠纷。
德谕泽律师事务所强调,通过提前规划传承方案、完善公司章程与股东协议、加强家族成员法律意识培养以及建立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等措施,家族企业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传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实现家族财富与企业价值的双重传承。